深圳 [切换站点]
热门站点
头条资讯  >  本地  >  ​长期处在抑郁情绪里的孩子,大脑将发生惊人变化!父母别不在意
​长期处在抑郁情绪里的孩子,大脑将发生惊人变化!父母别不在意
2023年04月08日 07:56   浏览:535   来源:潮镜艺术

长期处在抑郁情绪里的孩子,大脑将发生惊人变化!父母别不在意



周末,朋友给我打来电话,语气焦虑,说自己拿儿子一点办法也没有了。

孩子今年上初二,也不知道为什么,突然出现了浓重的厌学情绪。


不爱说话,自我封闭,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,学习也越来越没动力。


成绩直线下滑,从刚入学时的班级前五,滑落到二十、三十。

家长批评几句,他的情绪更加抵触,逆反心理严重。最近,甚至流露出想退学的苗头。

还有一年多就要中考了,朋友担心还没等考上高中,儿子就念不下去了。一想起儿子又倔又丧的状态,就愁得整夜整夜失眠。

她想不通,以前聪明好学、积极自律的儿子,怎么会变成如今这样?

“好吃好喝供着,其他什么都不用管,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,可他倒好,厌学又叛逆,还动不动给你脸色看,现在的家长太难当了!”

这让我想起了3年前,女儿曾经走过的一段弯路。

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,到了初一下学期,变得闷闷不乐,不愿意说话,总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对上学也非常抵触,经常以头疼、肚子疼为理由,要求我跟老师请假,“我觉得自己都快抑郁了。”

我不以为然,认为一个小孩子,有什么可烦的。后来,在我的训斥和逼迫下,女儿恢复了正常上学。我原本以为,她只是短暂的厌学心理,严厉管教就度过去了。可没想到,一次突发事件,打碎了我的“自信”。

在课间休息时,一向温和的女儿和同学激烈冲突起来,她情绪失控,又哭又吼,把书本撕得粉碎。

在老师的建议下,我带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,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和焦虑症。我犹如五雷轰顶,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。

那一刻,我才明白,原来,女儿是真的抑郁了。

那段时间,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迷茫之中,既心疼女儿,又束手无策。直到咨询了心理医生,在一年多专业的指引下,我才带女儿走出了那段黑暗日子。

跟朋友一样,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的厌学、顶嘴、不愿上学,简单地归结为叛逆、不懂事,认为“骂一顿就好了”;而实际上,孩子表现出的情绪低落、学习动力不足等种种问题行为,都可能是一种抑郁情绪,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。



说起抑郁,不少家长态度疑虑:我家孩子就是青春期厌学、叛逆,哪有抑郁症这么严重?

但实际上,抑郁情绪这种负面心理状态,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青少年和儿童身上。

一项统计显示,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达到4%至5%,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大约在5%左右。按照人数统计,当前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大概有500万左右。

这个被家长们“轻视”的抑郁症,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“杀手”,而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的孩子,大脑结构和功能都在悄悄发生改变。

他们不是故意心情不好、厌学、烦躁,而是真的病了。

那么,抑郁情绪是如何改变大脑结构的呢?

1、影响精力,改变认知

英国一项研究发现,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白质整合性低于普通人,且不同区域间的信号传递速度也减慢不少。

前额叶,是大脑专门负责理性思维的区域,有许多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交流,以此来掌控我们的每一个想法。

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下,会产生大量的压力激素——皮质醇,它会破坏神经元正常交流,让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减慢,造成前额叶出现萎缩现象。

这时,人会很难集中注意力,连带着认知功能也会出现问题,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比如老师批评了一句,或者同学看了自己一眼,都会让你焦虑,甚至怀疑自身的价值。

2、情绪容易失控,无法控制的“丧”

海马体是大脑内负责记忆和认知的核心区域,处理每天进入这里的信息和产生的新神经元。

抑郁情绪带来的大量皮质醇,不仅会降低神经元的生成速度,还会让海马体萎缩,造成严重的记忆衰退。同时,还会降低两种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——血清素的浓度和多巴胺的活性。

这些生理上客观的改变,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敏感,陷入在焦虑、烦躁、沮丧、害怕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控,身心疲惫,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。

所以,那些学习动力不足、暴躁发火等不良行为,不是因为孩子不上进、不懂事,而是抑郁情绪,真真切切改变了孩子的大脑和身体。

那么,当孩子深陷焦虑抑郁情绪,消极厌学,家长应该怎么办?

如何及早控制抑郁情绪向抑郁症发展,让抑郁远离我们的孩子呢?

当时心理医生给出的解决方案,成功帮助我和女儿走出困境,相信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
1、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,理解他的痛苦

面对孩子的抑郁情绪,很多家长往往拒绝相信:

“我的孩子不可能有心理问题,怎么会是抑郁症?”

“他能有什么压力?就是逃避学习罢了!”

或者指责孩子小题大做、没出息,这种抗拒,只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。

曾经,我也是其中的一员,面对女儿痛苦的倾诉,我总是粗暴打断:

“你事儿怎么这么多?谁没有压力,怎么就你不行?一天天拉着脸给谁看?就是给你惯的!”

后来,通过跟心理医生的学习,我才意识到,处于抑郁和焦虑情绪中的女儿,正在经历一段很困难的时期,她除了要应对自己情绪、自我认识等方面的波动,还要面对我的质疑。

这种来自妈妈的不理解,更是雪上加霜,对于抑郁情绪中的孩子来说,是有很高风险的。

她觉得自己孤立无援,甚至产生过消极的念头。

后来女儿告诉我,“当时经常站在咱家17楼的窗户前,想着跳下去算了,一了百了,再也不用受罪了。可又没有勇气,恨自己太没用。”

一番话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。

原来,我离失去女儿曾经就差那么一点点,而我却毫无察觉。

因此,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,家长首先要做的,就是无条件地接纳,尽量感同身受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面临的苦难,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否定、训斥,给孩子一个真实诉说的空间。

2、 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,及时疏导他的情绪

抑郁情绪跟抑郁症不同,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,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倾诉,跟家长沟通。

当孩子有情绪问题、状态低迷时,要多倾听他的内心需求,而不是认为孩子是无病呻吟,甚至嘲讽指责。

没有什么能比让孩子时刻生活在父母的期待和被爱遗弃的恐慌中,更让孩子窒息的了。

当时,我看不惯女儿厌倦颓废的样子,各种大道理讲了一堆,女儿却还是无动于衷。于是,我加大了说教的力度和频次,每天看见她就追着数落催促。最后,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烦躁抑郁。

为人父母,很容易因为担心和焦虑,着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,为你好必须听我的,却忘了要多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
此外,家长平时对孩子说话也要注意,尽量使用积极词汇,避免负面暗示。

比如,少说“你不要总这么丧行不行”、“你要多笑”、“你就不能多往好的地方想想嘛?比如怎么考进前5名”,这样的评判和建议,只会让本就抑郁的孩子压力更大。

可以帮孩子说出内心的担忧,比如,“你是不是担心这次考不好,爸爸妈妈会责怪你?你放心,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,只要你每天认真踏实在学,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。”

当孩子感觉到能被父母支持和理解,亲子关系就会拉近,也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。

3、带领孩子适度运动

实验表明,让孩子参与有规律的、中等强度的运动,能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,减少抑郁、焦虑症状,改善大脑的多种功能。

这是因为,运动后大脑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神经细胞,从而降低抑郁情绪。

那段时间,只要一有时间,我就带着女儿下楼,到小区里进行规律的锻炼。

跳绳、跑步、单杠、打球……我和女儿发起了比赛,激烈的对战经常引来小朋友们的加油和参与。

在运动的汗水中,我好像变成了当年的小女孩,找回了当妈妈以前的斗志和好胜心;

女儿的情绪也越来越好,神情明朗,笑起来开心的模样,完全就是一个青春阳光的少女。

更为难得的是,在持续的锻炼中,女儿提升了成就感。

每当她完成了一项自我挑战,比如突破跳绳600个纪录,跑步40分钟等种种以前她认为自己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后,收获到自我肯定、自我突破,以及来自家人的鼓励。这些都让女儿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,相信只要自己愿意,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。

就这样,经过心理医生科学地指引,和我循序渐进地改变、引导,女儿终于摆脱了抑郁和焦虑症的困境,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。



在很多家长看来,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,要什么有什么。

但实际上,这些孩子从上学开始,就进入了一种高压力、高焦虑的状态。青春期出现的抑郁情绪,就是这种长期压力造成的结果。

走过这段痛苦的弯路,当我再听到朋友或亲戚指责孩子厌学、懈怠时,都会把这段心路历程分享给他们,希望大家不要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“叛逆”、“偷懒”的标签,想要改变孩子,首先就要看见孩子的压力、恐慌和痛苦。

这个时候,处于抑郁情绪的孩子,需要的不是否定和批判,而是父母坚定的支持,充分的理解和耐心的引导,也只有这样,才能把孩子从滑落的深渊中拽回来。

也许未来的某一天,你会感谢跟孩子共同应对了这样一段挑战,因为你放下了身为父母的全能自恋,学会了爱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, 给他的少年时光涂上了温暖的底色。

毕竟,抑郁的青春期,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阶段,而无条件被爱的底气,才会伴随他走向未来。

二维码.jpg

头条号
潮镜艺术
介绍
推荐头条